新闻资讯

News

农网升级改造即将启动 配电企业、铜企受益

发布时间: 2018-03-20
摘要:

      日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在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会议上表示,从今年到2012年,将启动为期三年的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今年国家将投入120亿元资本金。根据1998年以来 农网改造的投资比例计算,未来三年农网改造投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在这一利好消息的影响下,输配电、中低压电器的相关上市公司市场表现活跃,农村电 网改造对电力板块构成怎样的实质性利好,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有怎样的提升?本报就此采访了行业专家及部分公司高管。 
 

为期三年的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即将启动。

近日,来自发改委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会议的消息称,今年国家将安排120亿财政资金用于农网改造,同时未来三年农网改造投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意义重大,其带来的投资效应不仅将使电力设备全行业普遍受益,还将惠及铜冶炼加工类上市公司。

三年投入将超2000亿元

电力设备全行业受益

在国家发改委于7月12-13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我国将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据悉,此次国家将每年安排投入120亿财政资金用于农网改造,今后3年每年对农网的投入将不低于上年度。预计今年农网改造升级将至少带动600亿元投入,三年投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对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意义重大,其带来的投资效应将使电力设备企业普遍受益。据悉,在此前于1998年进行的第一次农村电网改造中,国家投入的4622亿元资金里,就有近3000亿元被用于购买电力设备和材料。

另外,来自安信证券的报告亦指出,农网电压等级主要集中在110kV及以下,对设备要求相对较低,单一设备厂商市场占有率低。农网升级改造投资力度加大将使全行业受益,包括110kV及以下一次设备和变电站、配电网二次设备制造商。

配电企业摩拳擦掌

相关产品产能正扩大中

而在昨日记者的采访中,一些电气设备制造类上市公司亦纷纷肯定了农网改造消息对公司的利好作用。

“国家在这方面会有较大的投入,变压器以及开关更新换代的需求会增加,这对公司肯定会有一个好的影响。”昨日,华仪电气证券事务代表骆克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道。

值得一提的是,华仪电气目前正在推进定向增发,公司拟发行9000万股募资11.45亿元。其中,约有1.11亿元和1.8亿元募集资金计划投入到充气类高压开关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智能配电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骆克梅表示,募投项目中计划扩大生产的户外式柱上开关灯产品都能大批用于农村电网改造。目前公司订单充足,预计今年整体订单量将比去年增长20%左右。

刚于2010年2月初上市,主营业务为12kV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北京科锐亦成为各家券商研究机构的关注焦点。

来自华泰联合的研究报告称,北京科锐主要生产的重合器、故障指示仪可以说是最直接受益于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并且也是智能配电自动化的核心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预计公司2010年的EPS为0.74元,目前股价23.3元,对应2010年动态市盈率为31倍。

而在昨日的采访中,北京科锐证券事务代表徐女士亦表示,虽然因农网改造的消息刚出来,对公司具体的影响尚不清楚,但预计随着公司募投项目实施和产能的扩大,无论是农网还是城网改造,都能满足相关需求。

根据北京科锐今年2月上市前夕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公司称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产后,公司主要产品中,智能型环网柜将由年产2,000面提高到7,400面,故障指示器由年产16万只提高到36万只,重合器由年产300台提高到1,300台。

有意思的是,公司当时曾表示,由于产能扩张,公司可能会因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市场预期出现偏差,面临产能扩大带来的销售风险。而从目前来看,这可谓“赶的早不如赶得巧”了。

农网改造或耗铜175万吨

铜加工冶炼企业搭车

电缆电线是我国铜金属的最大消费终端,每年电网建设对铜金属都有大量的需求。因此,在此次农村电网改造投资大潮中,除了电气设备制造类企业将直接受益,铜冶炼、加工类上市公司亦将搭上这班“顺风车”。

来自国内权威的有色金属市场综合服务提供商上海有色网的消息称,按照目前国内铜消费结构来看,每年电力电网对铜使用量将占到50%。2009年中国铜消费量达到540万吨,其中约有270万吨用于电网建设,即电网每投资1亿元将会消耗精炼铜883吨。

因此,上海有色网预计,按照这一比例,中国未来三年投资农村电网改造2000亿元,将会消耗精炼铜大约175万吨。

“(农村电网建设)对铜消费以及铜价肯定都会有一个拉动作用,包括铜冶炼、铜加工在内的企业都将会受益。”对此,昨日,中信建投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张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记者 谢 岚